方二山风卷残云,很快就把第一碗面条消灭了,率先去厨房添了第二碗。
方四海紧随其后,别看他年龄小,但吃起来狼吞虎咽,方大勇刚吃了半碗,他就把一碗面条吃光了,端着碗就要往厨房里跑。
“四海,碗给我吧!”
方三妮端着自己的空碗站起来,接过方四海的碗,去了厨房。
别看她吃饭的时候比方二山和方四海文静,但速度一点都不慢,已经把一碗面条吃干净了。
三个人续了第二碗,很快又吃了个干净。
“姐,你再帮我捞一碗苗条!”
方四海把碗递给方三妮。
“四海,别吃了。”
方大勇见状,笑着制止道:“瞧你那肚子,已经涨成皮球了,再吃就要爆炸了!”
“我还没吃饱呢!”
方四海说道:“大哥,我还想吃!”
“别吃面了,吃太多小心把胃撑坏了。”
方大勇说道:“三妮,你给他盛半碗汤吧,原汤化原食,待会儿小口喝汤,消化消化食。”
“啊?”
方四海苦瓜着脸,表示抗议。
“四海,听大哥的话。”
方三妮说道。
“哦……”
方四海郁闷地点点头。
方三妮去了厨房,给他舀来半碗汤。
方四海拿着筷子在碗底捞了几下,捞上来一根苗条,顿时双眼放光,欢呼道:“面条!有一根面条!”
他夹着面条就要塞进嘴里,但递到嘴边,又突然停下来,面带珍惜不舍地轻轻地咬了一小口:“最后一根面条了,我得慢慢吃!”
最终,一大锅面条,连同面条汤,全部被消灭地干干净净。
方大勇和方四海只吃了两碗,方三妮吃了三碗,方二山足足吃了四碗面条,又喝了两碗汤,那胃就像无底洞似的!
“大哥。”
方四海没吃够,眼巴巴地看着方大勇:“还有两条黄鳝呢,咱们明天再吃黄鳝面吧!”
方二山和方三妮也看向方大勇,眼含期待。
“那两条黄鳝,咱们不吃。”
方大勇笑道:“这么大个的野生黄鳝应该挺值钱的,我明天拿到集市上卖钱。”
家里一分钱都没有,四个人的兜比脸都干净,他得弄点钱,改善一下生活。
同时,出门逛逛,研究一下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。
“哦哦。”
方四海有点失落。
方二山和方三妮也一样。
那两条大黄鳝卖了钱,估计又要被大哥拿去买烟买酒打牌了。
怪可惜的。
但在这个家里,向来是方大勇说一不二,他们也不会反对。
“四海想吃的话,明天我去大河边找找,看能不能再钓几条黄鳝。”
方二山说道,其实他自己也想再吃,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。
“二哥,我和你一起去!”
方四海说道。
“行。”
方二山点头。
“在河边小心点。”
方二山叮嘱一句,问方三妮:“三妮是和他俩一起去钓黄鳝,还是跟我去赶集?”
“我在家里绣鞋垫。”
方三妮说道:“我这双鞋垫快绣完了,绣完之后好拿去商店卖掉。”
“好吧。”
方大勇笑着点头:“那咱们明天就分头行动!”
晚上睡觉的时候,方大勇把方二山和方四海赶到东间的大床,自己则睡在西间的小床上。
第二天早上醒来,他发现方二山和方四海已经不在床上了。
来到院子里,见厨房里炊烟袅袅,过去一看,方三妮正在做饭,却不见方二山和方四海的身影。
“三妮,二山和四海呢?”
方大勇问道。
“他们大清早就去大河钓鳝鱼了!”
方三妮说道:“连饭都来不及吃,就跑出去了,说让给他们留着饭,等他们回来吃。”
“好吧。”
方大勇哑然失笑。
这两个人,看来是对黄鳝面念念不忘了。
他准备刷牙洗脸,结果回屋找了一圈,也没找到自己的牙缸牙刷。
刚想问方三妮,又闭上了嘴。
因为他突然想起来,自己以前是从来不刷牙的。
不仅如此,他还不许弟弟妹妹三人刷牙,原因是买牙膏浪费钱,有那个钱,还不如让他买烟抽、买酒喝。
“啧,你可真是个奇葩啊……”
方大勇无奈叹息,洗了把脸,对着压水井嘴灌了几口清水漱漱口,就算是完成洗漱了。
早饭很简单,玉米面糊糊,馒头配咸菜。
方三妮煮了一个鸡蛋,拿给方大勇吃,又被方大勇剥好,放到了她碗里:“吃了吧。”
这一次,方三妮没再诚惶诚恐地拒绝。
但她也没吃。
而是夹了出来:“等四海回来吃吧。”
方大勇没有劝,心道待会儿如果把黄鳝卖了,就在集市上买点鸡蛋回来,以后要让弟弟妹妹们每天吃个鸡蛋,早点把欠缺的营养补回来。
吃完早饭,方大勇骑上家里那辆除了铃铛不响、其他地方到处当啷作响的破自行车,拎上那两条大黄鳝,出发去集市。
方家沟属于长池县城关镇,出村向南,沿着大河河堤上的大路,一路往西,就是长池县县城。
不过,方家沟位于城关镇的最东边,距离县城足有十几里远。
因此,方家沟的村民们赶集,常去的都是附近村里的小集市,或者是仅有五里远的白集镇大集。
但方大勇的目的地并不是这些集市,而是县城的东关集市。
东关集市位于县城城东,附近既有东关小学和初级实验中学,又有几个机关家属院,距离县城里的步行街也不远,人员密集。
自从80年代初,小生意合法化以来,越来越多的小商小贩去东关集市摆摊交易,发展到现在,东关集市已经是全县规模最大的集市了。
而且和其他集市每隔两三天甚至五天举行一次不同,东关集市每天都有,一年到头,每天上午都是热热闹闹的。
考虑到东关集市的人多,且县城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较高,方大勇想去那里碰碰运气,看能不能把两条大黄鳝卖个好价格。
来到东关集市,大概是八点多。
夏天的集市比较早,各种商贩们早就支好了摊位,卖衣服鞋子的、卖布的、卖肉的、卖菜的、卖粮油的、卖食物的、卖香料的、卖老鼠药跳瘙药的、卖日用杂货的、修鞋的、理发的……各式各样的摊位,在街道两侧,由南到北,摆了足足大几百米。
集市上已经有不少顾客了,以妇女和中老年人为主,挑选着商品,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格外热闹。
好位置都被商贩们抢占了,方大勇直奔最北头的集市末尾,将自行车停好,把水桶往地上一放,人在水桶后面一蹲,就算是摆好摊了。
旁边是几个卖菜的大爷大娘,应该都不是菜贩子,而是附近的农户,来卖一些吃不完的自家蔬菜,豆角、茄子、黄瓜什么的,每个人卖的种类和数量也都不多,多则三四种,少则只有一种,拿个编织袋往地上一铺,菜放在上面就行了,简单省事。
大爷大娘们一边摆摊,一边闲聊,见方大勇拿着水桶往那里一蹲,旁边的大爷好奇地伸头看了一眼。
“哎呀我的妈呀!这黄鳝也太大了吧!”
大爷嗷唠一嗓子,将几个大爷大娘全都吸引过来了。
“好家伙,这两条黄鳝真不小!”
“差不多和我的手腕一般粗了!”
“这一条,得有两三斤吧!”
“看起来跟两条大蛇似的!”
“一般的蛇也没有这么粗啊,这两条黄鳝,看着比蛇都吓人!”
“吓人什么,这么大的黄鳝味道才好呢!”
“不仅味道好,还特别补!吴老四,你要是买上一条,回去炖了吃,保管你媳妇明天早上起不来床!”
“嘿嘿,我这身子骨还行,用不着补,倒是老哥你,比我大七岁呢,身子早虚了吧,该弄条黄鳝回去补补,说不定还能让我嫂子再给你添个大胖小子呢!”
“说实在的,我还真想买一条,但这玩意太贵了,买不起啊!”
“这么大的黄鳝,得多少钱啊?”
“上个月,我们村有人抓了条大黄鳝,一斤半,卖了30块钱呢!”
“30块钱?这么贵?”
“这么大的黄鳝,稀罕着呢,根本不是那些小黄鳝能比的,当然贵!”
“再稀罕,也就是一斤多肉,猪肉才两块多一斤,30块钱,能买十几斤肉了!”
“猪肉能和黄鳝比?能有黄鳝补?”
“再补也不值这个价啊,这谁能吃得起?”
“咱们吃不起,有人吃得起,那些老板,领导干部,哪个吃不起?有钱人多着呢!上次花30块钱买黄鳝的,就是咱县里食品二厂的鲍厂长他媳妇,人家穿金戴银,整天吃香喝辣的,根本不差这30块钱!”
“这倒是,咱这小老百姓,没法和人家比……”
几个大爷大娘,围在水桶前,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。
方大勇听得心里一乐。
他原本还有些纠结,不知道这两条黄鳝该定什么价,现在心里大概有底了。
“小伙子,你这两条黄鳝,打算卖什么价?”
此时,其中一个大爷问道。
“大爷,我这两条黄鳝,一个一斤七两,一个整整两斤,小的卖35,大的卖45,您觉得这个价怎么样?”
方大勇问道。
“价可以,但这些赶集的,没几个人能买得起啊!”
大爷说道:“而且咱们这里是集市尾巴,过来的人不多,你摆在这里卖,只能碰运气。如果凑巧来个有钱人,说不定就买了,可如果过来的都是小老百姓,他们再想买,也舍不得!要我说,你在这里卖,还不如直接去找鲍厂长他媳妇,问她买不买。”
大爷的话,说得有道理。
但问题是:“大爷,这鲍厂长的媳妇在哪里,我怎么才能找到她?”
“刚不是说了么,食品二厂啊!”
大爷说道:“鲍厂长的媳妇,就是食品二厂的会计,你去那里找她就行!她不买的话,你再回来这里呗,反正食品二厂也不远,骑自行车很快就到了!”
“行!”
方大勇起身道:“谢谢大爷,那我就往食品二厂跑一趟……对了,大爷,食品二厂在什么地方,怎么走?”
“食品二厂在城南,离这里也就五六里地,你出了集市向西,到百货大楼路口往南拐,顺着利民街直走……”
自大爷口中获知食品二厂的具体位置后,方大勇再次道谢,骑着自行车离开集市。